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編者按: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國發【2020】14號),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出全面系統、有針對性的部署安排。如今一年時光過去,A股上市公司數量增長了8%,總市值規模增長了20%,A股公司平均營收規模同比增長27%,平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0%,分紅比例和股息率都有明顯的上升。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向多層次、健康、有序、透明、規范的方向發展,上市公司也需要探索出一條通過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變革之路。為此,金融界上市公司中心策劃了“高質量在行動”系列對話,邀請主業經營、創新驅動、公司治理、投資者關系、ESG等方面有一定成果的上市公司進行對話,為投資者展現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路線圖”。
本期對話嘉賓:元琛科技(688659)董事會秘書蒯贇
蒯贇簡歷:柏林工業大學可再生能源專業碩士,2019年至今歷任元琛科技證券部部長兼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
2021年11月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結束。本次會議的成果之一便是超過35個國家的領導人支持并簽署了新的《格拉斯哥突破議程》,將促使各國和企業共同努力,在十年內大幅加快清潔技術的開發和部署,并推動成本的降低。
在全球共同努力齊心協力降低碳排放的背景下,中國企業也為碳中和事業積極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元琛科技是一家科創板上市的高科技企業,產品集除塵布袋、脫硝催化劑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為電力、鋼鐵及焦化、垃圾焚燒、水泥等高能耗行業客戶提供節能過濾材料、高性能低溫催化劑等煙氣凈化系列環保核心耗材,并提供相應的性能檢測、在線監測、產品驗收及固廢循環再生服務,同時開展基于”碳中和”理念的智慧產業園和化工園運維建設。
特別是在當前“雙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元琛科技深度挖掘現有客戶網絡的多維需求,通過節能降耗,循環再生,合同能源管理及智慧環保管家等方式,將減污、降碳和第三方檢測有機結合,以助力傳統高能耗、高碳排行業實現降低碳排放量,乃至零碳排放。今年前三季度,元琛科技營收額增長25.6%,歸母凈利潤增長88.81%。雖然上市時間不足一年,但元琛科技所選擇的賽道與“減碳大業”聯系到一起,將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人類命運進行主動連結,有助于實現社會效益與企業效益的“雙贏”。
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
金融界:您理解的“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含義是什么?包括哪些內容?
蒯贇:我認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是指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穩健,注重產品品質和技術創新,一方面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產品與服務,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致力于為股東創造價值;與此同時,作為社會企業,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特別是在當前,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大目標下,企業要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減排降碳做出積極貢獻,這正是企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意義。
金融界:能否請您以元琛科技的情況為例,來深入分析一下上述“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情況?
蒯贇:元琛科技從2003年成立,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服務于國家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致力于減污降碳領域產品的研發生產。最早元琛科技是從事電廠的除塵及脫硝業務,此后慢慢擴展到鋼鐵、水泥、化工、垃圾焚燒等非電行業,并且增加了第三方檢測及在線監測服務。所以現在我們的業務范圍包括:工業煙氣處理中的除塵過濾材料和脫硝催化劑的產品定制化服務,高性能纖維材料研發,大宗固廢處置與資源化利用,第三方檢測評估及性能驗收服務,基于MEMS傳感技術的新能源安全監測體系和環境安全監測系統,基于高耗能客戶大數據系統的碳核查體系等。
同時,元琛科技在經營發展過程中也始終堅持為股東負責的態度,維護投資者利益,持續不斷地提升公司的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為投資者創造持續、穩定的價值回報。
三位一體加強“科技占位”
金融界:元琛科技是高科技企業,在除塵過濾新材料、脫硝催化劑生產領域較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有多項技術儲備。能否請您介紹下元琛科技的研發驅動、科技創新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蒯贇:作為國家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元琛科技專注于減污降碳領域技術研發及應用,提出了“人才強企、科創興業”的觀點。元琛很早就在行業內成立了科創研究院,構筑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助力產業振興,打造企業發展新引擎。在知識產權方面,元琛科技獲得了近百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參與并主導制定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承擔多項國家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并數次榮獲省級科技進步獎,承擔并已完成4項國家項目,榮獲三次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是安徽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人才培養方面,元琛科技通過自主聯合高校科技攻關與人才培養,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實驗室,實施科學研究與成果孵化,加快從試驗室到生產線的成果轉換效率,例如元琛科技聯合浙江大學、中科院等高校科技園和研究院所,形成教學、科研與產業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催化基地,逐漸成為了公司技術發展的有力依托,也對未來實現技術和產品迭代、實現技術產業轉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此外,元琛科技的科研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經費總額逐年增加,科研資金有針對性的投入、有針對性的參與新材料產業基金,特別是關注那些前瞻性強、技術含量高、市場空間大、且與主業具有協同性的產業,通過培育、孵化、并購等方式不斷擴大研發技術的儲備。
減污+降碳+第三方檢測:“十四五”期間將迎來市場爆發
金融界:作為節能環保設備以及材料方面的生產者,元琛科技可以說是“綠色科技“賽道中的代表,在未來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元琛科技能發揮哪些優勢?
蒯贇:大家都知道,化石燃料的燃燒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快速增加,直接導致了溫室效應,從而導致全球變暖,由此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如何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成了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目前,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主要有三種方案:(1)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從源頭上解決問題;(2)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捕捉,然后采用深埋等方法進行存儲;(3)將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用于生產高附加值的相關衍生產品。這幾方面的思路,也正是元琛科技所做的工作。
一方面,在我們現在比較成熟的產品中,不論是濾袋產品還是催化劑產品,在減少排放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我們生產的濾袋產品采用高效低阻產品設計,濾料容易清灰,阻力較常規濾料更低,能夠大大降低客戶引風機的能耗,從而節省能耗。以元琛科技每年生產濾袋約在260萬平方米來推算,可為用戶節約能耗費用約每年達1300-1950萬元。
同時,濾袋能夠降低排放氣體中的顆粒濃度,達到10mg/Nm3甚至5mg/Nm3以下,較目前常規30mg/Nm3 要求大大降低。按照這一標準來折算,相當于每年減少粉塵顆粒物排放量約11700噸,相當于節省25萬噸,相當于每年減少CO2排放52萬噸。
又如應用于燃燒環節的催化劑,能夠實現高溫脫硝,從而節約燃料或者實現余熱的回收利用,所以一臺采用低溫脫硝催化劑的120平燒結機,每年可節約5370噸標準煤,折合CO2約14445噸。
另一方面是通過碳捕捉技術,將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再次利用。盡管二氧化碳是工業廢氣,但還可作為一種大量、廉價、無毒且可再生的碳資源。這方面,通過碳捕捉再循環利用的工作我們內部科創研究院已經完成小試試驗,正在尋找中試場景。
金融界:用碳捕捉的方式進行降碳并對其進行二次利用,目前這一路線也有很多類似項目在進行。元琛科技在這方面的項目有什么樣的特點?
蒯贇:我覺得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在捕捉效率更高的前提下,我們將注重降低成本,注重這項技術的經濟性和可用性,也就是要讓業主用得起、愿意用,而不是因為成本過高成為一個“擺設“。未來不論是鋼廠、電廠、還是水泥生產廠,如果他們愿意主動進行這樣一個流程,在尾氣環節直接減少排放,并循環利用產生附加效益,那么一定會對雙碳目標的實現有很好的推動效應。
另一個是我們除了自己本身有技術儲備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有渠道優勢。因為我們在電力領域和非電領域都深耕了多年,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及售后運維團隊,能夠直接了解到這些高耗能、高排放客戶的痛點。所以我們才能夠為他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樣就比純科技型公司或研究所,有了渠道的優勢去推廣這些項目,這也體現了我們與高校院所合作在技術方面和前端市場和后端運維方面的雙重優勢。
金融界:除了環保行業之外,第三方檢測行業逐步市場化,使公司產業鏈上下游打通,提升了公司競爭力和盈利水平。未來公司對這一領域的發展規劃如何?怎樣擴展在第三方檢測市場的份額?
蒯贇:元琛科技從檢測中心概念衍生至第三方檢測服務,成立全資子公司康菲爾,為節能環保領域檢測、監測、性能驗收服務。兩年內迅速拓寬檢測領域,同時取得雙C認證資質(CMA&CNAS)。
康菲爾作為專業從事脫硝催化劑和環保過濾材料檢測及環保設備設施性能驗收的機構,憑借豐富的項目經驗和技術儲備,為下游客戶(電力和非電領域:如水泥、垃圾焚燒、鋼鐵、垃圾焚燒、玻璃等)提供全壽命周期評價、評估、管理服務,以保證客戶現場機組長期穩定運行,提升了公司核心競爭力與盈利水平。
當下,公司正積極開拓新領域:通用芯片檢測、LDRA檢測(泄露檢測與修復),碳數據核查等領域,逐漸提升公司綜合服務能力,成為檢測行業綜合型服務商。公司持續優化服務和運營流程,積極開發多項信息化技術,已搭建采購、銷售、客戶管理技術平臺及采樣、檢測、數據分析、報告發布全流程信息傳輸技術平臺,不斷提高實驗室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步將檢測、監測業務拓展至全產業鏈,未來將發展成為一家綜合性第三方檢測機構。
金融界:減污+降碳+第三方檢測,三大業務串成了元琛科技的發展主線。您對這個應用前景怎么看?
蒯贇:這幾天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還有中國政府的表態,時間表、路線圖等等,這些新聞都成為市場一些行業和板塊上漲的主要邏輯。這是因為有這樣的政策背景,也有這樣的市場需求,未來這個行業一定有大規模的應用場景。可能說現在還是政策面的、新聞報道層面的,一些行業和企業感受得還不夠強烈,但是可能過三年左右,就會面臨著這方面的剛性約束。這時候市場的需求、應用場景可能會爆炸性的增長。因此,這也是最近很多市場和機構對我們的看法,能不能跟未來大趨勢結合,用未來的眼光看當下的我們,那么看法和結論都不一樣了。
練好公司治理內功 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
金融界:元琛科技未來要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還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內功?
蒯贇:元琛科技在今年年初上市后,在信用、信譽、品牌效應等方面有顯著提升,在提升發展質量方面,要整合資源,走訪上下游企業,進行深入考察、學習和交流,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廣泛推進,公司著手在能源管理方面和上下游形成供應鏈協同,在產品面提供優質的低阻高效濾袋、低溫運行催化劑,以達到高效節能減排;公司計劃在運維面進行供應鏈管理,增強聯動效應。
在堅守主業和發展大力第三方檢測業務的前提下,以高質量貫穿公司發展主線,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和投資價值。引領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合理布局、建立競爭優勢明顯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基地。進一步提高規范治理水平,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持續做好信息披露,加深與投資者交流,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踐行社會責任,不斷提高公司投資價值、回報股東,讓股東共享發展成果。
元琛科技將會加強與股東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溝通和交流,積極聽取股東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并通過現金分紅來反饋給長期支持我們的投資者,與投資者分享企業穩健發展帶來的紅利。